党群工作
Party field

党群工作

Party field
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【党史学习】塞罕坝精神 驰而不息 久久为功

【党史学习】塞罕坝精神 驰而不息 久久为功

  • 分类:党群工作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共产党员网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6-01 09:37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

【党史学习】塞罕坝精神 驰而不息 久久为功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党群工作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共产党员网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6-01 09:37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 

 

精神内涵

塞罕坝精神

59年来,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,在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、甘于奉献,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铸就了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。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,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。

树,在塞罕坝是最平常的东西,也曾是最稀罕的东西。

清朝晚期,国势渐衰。毗邻承德皇家园林和狩猎地的塞罕坝被开围垦荒。树木被大肆砍伐,原始森林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。

  往北是茫茫大漠,往南是京畿重地,这道连南接北的重要生态屏障,轰然倒下了。

  上世纪60年代初,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,国家仍咬紧牙关,下定决心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,恢复植被,阻断风沙。

1962年,369人肩负使命,豪迈上坝。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,平均年龄不到24岁,127人是刚走出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。

“天当床,地当房,草滩窝子做工房。”塞罕坝最初的建设者们并无固定住所。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,但工作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。短短两年时间里,他们便种下6400亩落叶松,然而成活率却不到8%。

1964年的春天,林场职工集中在三面环山的马蹄坑,连续大干3天,在516亩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改良后的落叶松幼苗。

20天后,奇迹出现了!96.6%的幼苗开始放叶!

10年后,60多万亩树木让荒山换了人间。

  然而,好景并不长。1977年和1980年,林场接连遭受雨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大旱,总共32万亩林木毁于一旦。此时距他们上坝,已经过去将近20年。

  毁了,从头再来!塞罕坝人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20年。20年后,96万亩3.2亿多株人造林再次挺立,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。

  在塞罕坝,“绿”就是脱贫攻坚的资源和底气。

  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,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、从贫到富。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,现在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。林场职工年均收入近10万元,并辐射带动近4万人受益。

  周边百姓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,1.6万人因此实现稳定增收。老乡们都说,“绿水青山”如今是脱贫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!

环境美了、旅游热了,“好风景”变成了“好光景”。

  近年来,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,直接提供临时就业岗位约1.5万个;周边乡镇生态旅游发展,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,拉动1200余户贫困户、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。

塞罕坝,意为“美丽的高岭”。建设美丽中国,需要更多的塞罕坝,需要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、推动者。

  让我们继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,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,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!

 

 来源:共产党员网

版权所有  ©copyright 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  赣ICP备09004284号-1     邮箱:jxsj@jxjg3j.com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3399号云中城C座 联系电话:0791-88443144

  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南昌

此网站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!